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11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1993-2023)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同时发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典型案例。白皮书数据显示,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计新收一审、二审、申诉、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约62万件(624577件),审结约59万件(598228件)。此外,梳理数据发现,十八大以来受理的知产案件迅速增加。
白皮书提出,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强司法裁判引领和导向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
三十年审结超59万件案件
1993年,北京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专门化建设序幕拉开。
专业化审判布局沿革方面,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布局可分为初创起步、扩大提升、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随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相继成立,目前北京法院已形成“一高一中七基层”的知识产权审判格局,打造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特色人才高地”等五个人才高地,建成了服务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体系。
白皮书数据显示,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计新收一审、二审、申诉、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约62万件(624577件),审结约59万件(598228件)。十八大以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北京法院知产案件也随之增长。201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计新收各类知产案件约54万件(549160件),审结约52万件(524090件),占三十年来新收、审结各类案件总数的比例均达87.5%。
“从所梳理的数据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迅速增长,反映出新时代十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说道。
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建设方面,北京法院也在不断优化。
任雪峰表示,一是繁简分流机制强化案件诉讼程序多元供给。北京法院积极探索在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并出台相关规范,“简案快办、繁案精审”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繁简分流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商标驳回复审一审行政案件的审理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简易程序适用方面,根据白皮书内容,多为涉图片、音乐作品著作权侵权纠纷、商标权侵权纠纷等法律关系较为简单、证据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一审民事案件中适用。
二是非诉解纷机制促进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北京法院持续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的协调配合,创新纠纷解决方式。2016年至2023年9月期间,诉前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53862件。
三是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延伸专业化审判职能。京津冀三地高院联合签署《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共同体建设迈上新的台阶;通过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机关协同合作,构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治理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四是“三合一”试点改革提升司法保护整体效能。“三合一”试点工作开展十年来,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跨域合议、联席研讨”的审判模式基本形成,“刑事程序规范庭审、民事经验辅助查明”的审理思路得到确立,一批精品案例的引领示范效应显著,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保护格局日臻完善。
持续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知产保护
本次共选取典型案例30件,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垄断等各个领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张晓津表示,相关案例聚焦全国首例知识产权案件。探索重点领域创新激励机制,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严格依法保护理念之下,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品牌保护。
同时紧跟行业发展前沿,探索知识产权各方利益平衡。如分时段出租“爱奇艺”VIP视频账号不正当竞争案中,明确了网络视频行业中新商业模式的合理边界,有效规制了此类扰乱竞争秩序的行为。
此外,完善相关领域规则,发挥北京法院知识产权裁判引领作用。针对随着技术快速发展涌现出来的疑难复杂纠纷,北京法院准确把握立法精神,积极运用已有的法律制度,作出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规律、客观反映市场价值、符合社会公众价值预期的判决,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之下,以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更加迫切和现实的需求。知识产权保护离不开专业化的司法审判。
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方面,白皮书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开展下一步工作: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公正司法,牢记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职责使命。提出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强司法裁判引领和导向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提出通过出台指导性文件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和积极回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着力破解案件审理“周期长”问题。严格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四是坚持协同保护,突出多元解纷机制诉源治理功效。继续深化与行政机关的协同保护,充分发挥专业化、市场化解纷资源的优势,进一步释放多元解纷在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中的作用。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好诉非衔接,吸收更多法治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五是坚持大人才观,深入打造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高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